2014年云南省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三校生招生考試模擬試題(一)答案
政治與“三生教育”
一、單項選擇題(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,并將答案的題號字母填在題號后的括號內。每小題2分,共40分)
1.拉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序幕的標志是( B )
A.“文化大革命”的結束 B.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
C. 改革開放思想的提出 D.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
2. ( A )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。
A.科學技術 B.生產工具 C.勞動者素質 D.生產方式
3.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( C )
A.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B.統籌兼顧
C.以人為本 D.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
4.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( D )
A.運動性 B.聯系性 C.時空性 D.客觀實在性
5. “ 動中有靜,靜中有動”說明了( B )
A.物質和運動的統一 B.運動和靜止的統一
C.有限和無限的統一 D.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
6. 矛盾不可分割的兩種基本屬性是 ( A )
A.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
B.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和解決形式的多樣性
C.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
D.矛盾內容的客觀性和形式的主觀性
7. 人們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就是 ( B )
A.世界觀 B.人生觀 C.價值觀 D.歷史觀
8. 我國民族精神的核心是( D )
A.馬克思主義 B.社會主義 C.共產主義 D.愛國主義
9.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是 ( A )
A.使用價值和價值 B.價值和交換價值
C.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D.價值和價格
10.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是 ( A )
A.公有制為主體,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
B.公有制經濟與外資經濟共同發展
C.公有制經濟和私營經濟并重共同發展
D.私營經濟和個體經濟共同發展
11.已滿( B )周歲的人犯罪,應當負刑事責任。
A.14 B.16 C.18 D.13
12.人的生命自 開始,就享有相應的公民基本權利。( A )
A.誕生 B.死亡
C.年滿16周歲 D.年滿18周歲
13.以人為本,就是要把( A )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
A.人民 B.社會 C.自己 D.政府
14.實現理想的基本條件是( A )
A.信念 B.希望 C.信心 D.激勵
15.在世界范圍內,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( B )
A. 母嬰傳播 B.性接觸傳播 C.血液傳播 D.呼吸傳播
16.心理自助就是( D )
A.自我欣賞 B.自我安慰 C.自我檢討 D.自我調適
17.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是( B )
A.月經初潮或遺精 B.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C.性沖動 D.體重增加
18.進行人生規劃,最重要的是( B )
A.分析自己的個人情況 B.全面分析主客觀條件
C.分析社會的階段性特點 D.分析社會的需要
19.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( A )
A.節能減排 B.增加投資
C.積極發展對外貿易 D.發展教育,實施科教興國戰略
20.責任包括兩個內涵,一是做好分內的事,二是( C )。
A.做好分外的事 B.做好分內的事應該得到獎勵
C.做不好分內的事應當承擔相應的過失 D.分內分外的事都要做好
二、填空題(在相應題號的的橫線上填空。每空2分,共10分)
1.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,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,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。
2.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,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。
3.生產方式是人類生活資料的謀得方式,它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。
4.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
5.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 。
三、判斷說明題(請判斷正誤,正確的在括號里打“√”,錯誤的打“×”。每小題1分,共15分)
1.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。( √ )
2. 事物的規律是客觀的,是人的感覺所不能直接感知的。( √ )
3.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。( √ )
4.凡是勞動產品都是商品。( × )
5.民主和專政都是國家形式,國家只能采用其中一種。( × )
6.民族是伴隨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。( × )
7.憲法規定了我國公民的政治自由權利,因此公民可以想說什么就說什么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( × )
8.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。( √ )
9.人類具有高度的能動性和創造性,因而人類是自然界的主宰,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待大自然。( × )
10.健康生活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和方法論。( √ )
11. 節能減排是國家和政府的事,與我們學生無關。( × )
12. 信息化社會的核心是電腦的普及。( × )
13.生命的價值在于創造。( √ )
14.艾滋病是一種綜合癥。( × )
15.誠信是市場經濟中的無形資產。( √ )
四、閱讀材料,然后回答問題。(6分)
1. 發光材料專家肖志國:“非學無以廣才,非志無以成學”。肖志國從一個兒時捕捉螢火蟲、懷揣無限遐想的孩子,歷經求學苦讀、艱辛探索,研發出第一代性能穩定的蓄光型自發光材料,成長為發光材料專家。他的發明被譽為世界自發光史上的第三次革命。
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:
(1)肖志國是靠什么實現人生理想的?
答:肖志國的理想的實現是依靠他的勤奮努力、艱苦奮斗。(3分)
(2)生命成長的基本內容是什么?
答:生命成長的基本內容包括:生理成長、心理成長、能力成長和心智成長。(3分)
五、簡答題(21分)
1.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?
(1)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。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。
(2)要緊緊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核心,堅持以人為本。
(3)要緊緊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,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。
(4)要緊緊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,堅持統籌兼顧。
2.改革開放的目的是什么?
(1)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,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,實現國家現代化,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,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;
(2)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,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,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;
(3)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,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,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。
3.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什么?
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、社會主義榮辱觀,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。
六、綜合題(8分)
材料一:云南某地,兩女孩在網絡游戲中互相虛擬殘殺,雙方不服,找來各自的男友對決,造成街頭血案。
材料二:重慶兩少年通宵上網,勞累過度,睡臥鐵軌被火車扎死。
材料三:汶川在地震發生后僅僅幾分鐘,各大門戶網站就報到了地震的詳細信息;北川女孩提供的直升機降落地點被網友頂貼,最終引導解放軍成功進入北川。
請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以下問題:
1.請根據以上材料對互聯網的影響進行評述。
答:互聯網是一把“雙刃劍”,既有積極的一面,也有消極的一面:
積極的一面表現為:
(1)可以開闊視野,及時獲得所需的信息;
(2)增加與外界交流機會,加強對外交流;
(3)快速拓展受教育的空間。
消極的一面表現為:
(1)網絡信息的豐富對中學生造成“信息污染”, 容易弱化中學生的道德意識。
(2)網絡的誘惑性造成中學生“網絡上癮”、“網絡孤獨”等癥狀,致使部分青少年產生較大危害性。
(3)有的學生因為上網而產生早戀(網戀)問題,甚至荒廢學業。
2.你認為該如何預防和控制網絡成癮?
答:預防和控制網絡成癮需要家庭、社會、學校和個人的共同努力,但個人因素是內因,是根本性原因。
(1)自身要遵守網絡道德規范,養成上網的良好習慣,明確上網的目的、用途和意義,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,自覺抵制網絡中的一些的不良影響。
(2)家長要積極主動關心孩子,正確引導上網,發揮監督和引導作用。
(3)學校要組織學生學習網絡知識,加強網絡道德教育,增強中學生的防范能力和判別能力,引導中學生正確使用網絡,加強中學生全面素質教育。
(4)建立適合中學生的綠色網站,占領網絡前沿。
(5)國家和地方要加大網絡管理力度,堅決取締不合法網吧。對在網上傳播暴力、色情、反動等不良內容和信息的行為要堅決打擊,規范互聯網及相關事業的有序發展。